2017年八月,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结合前期《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以及“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的四大重点任务。
作为农村地区非常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不断完善,青白江区公路总里程达到955.2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824公里)。到“十三五”末,该区公路总里程预计达到1021公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农村公路养护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白江区农村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已实现“20户以上聚居区”村组道路全覆盖,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养护任务也日益加剧。依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2016年,该区出台《成都市青白江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该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职责,完善了项目交(竣)工验收接养制度,全区农村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实现了全覆盖的目标。其中:
(一)除3条主要出入城通道采用服务外包外,县道由区交通局负责养护管理,区公路养护段具体实施,资金来源为市级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和区财政配套资金,包含公路中小修工程、日常保洁维护、养护段职工工资等运转经费以及乡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等。
(二)乡道村道由乡镇为养护管理主体,区交通局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各乡镇(街道)分别设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资金来源主要为区级公路养护资金中的以奖代补资金和乡镇公服资金。
为切实做好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区交通局每年初制定农村公路养护年度实施计划,向各乡镇分解下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并建立完善了养护巡查、管理公示、桥梁管理、检查考核等制度。同时,本年度新购置了沥青修补车等专业设备,对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纵横裂缝采用稀浆封层、开槽灌缝的方式进行处置,解决了公路路面因耐久性不足导致的早期损坏、车辙、裂缝等常见病害。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该区农村公路大多建于“村村通”时期,建成时间较早,公路技术等级和标准不高。近年来虽大力实施了农村公路新(改、扩)建工程,但公路、桥梁病害较多,交安设施缺失普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加之以往存在“重建轻管”“重建轻养”的现象,在公路路政管理、执法、养护方面投入不足,侵害公路路产、侵占公路路权的违法行为经常发生,特别是区域内实施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运渣车、工程车辆等碾压公路和扬尘污染严重,同时随着道路运输市场不断发展繁荣,公路管养工作的基础差、底子薄。
(二)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从2013年“7·8”特大暴雨灾害、2017年“8·8”九寨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公路安全保畅工作来看,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应急性要求。目前该区的公路保洁工作大部分由养护段聘用民工承担,在应对地震、山洪、暴雨、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不高。同时该区公路清扫保洁人员工资较低,保洁工人年龄普遍偏大,仅能为养护工人购买意外伤亡险,无法按规定为民工交纳社会保险,在工作中如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单位将承担巨额的赔偿金,安全隐患较大。
(三)养护资金缺口日益增大。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以及周期性养护高峰的到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而燃油税费改革后,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程序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区级养护资金配套不足,乡村公路预防性养护难以启动,历年在市级部门的检测中,青白江区公路的PQI值均排名靠后,与“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养护作业水平不高。目前,大部分农村公路特别是乡村公路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机制不顺,发挥作用不强,养护频率低,致使乡村道路疏于管理,路面病害不能及时处理,路域环境得不到常态化治理,造成乡村道路病害严重,路域环境差的现象。区公路养护段虽然购置了部分公路养护机械,但专业工程机械仍旧缺乏,很难满******通建设要绿色,公路养护要环保的要求。
三、创新公路养护的工作思路
(一)积极探索“管养分离”的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方式。一是结合实际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工作逐步分离,设立公路养护中心,采取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二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实施,日常小修保养按照公路等级分别由区公路养护段或乡镇落实农民养护工来具体承担,公路管理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三是分片区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配备必要的专业化维修机具及设备,由区公路养护段负责组织对片区农村公路养护和小修;比较偏远的区域,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承包给个人养护,村委会或乡镇政府根据公路状况和养护达标率计发劳动报酬,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二)加大农村公路管养经费投入力度。按照“三分建、七分养”的工作原则,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实际需要,将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及工作运行经费、乡道村道养护管理以奖代补资金、乡镇(街道)交通管理站和村民委员会护路人员工作经费,统一纳入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预算,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并根据财力逐年增加对农村公路管养经费的投入。同时,强化养护资金的管理使用,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切实防止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强化公路管养工作监管考核。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是反映公路路况和公路养护质量的重要指标,将该指数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督促区公路管理机构、区公路养护机构、各乡镇(街道)切实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及时维修破损路面。一方面,目标管理部门、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公路日常养护作业内容和有关技术规范,对各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每月的县道和每季度的乡道、村道公路检查考核评定结果,作为拨付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补助资金的依据。另一方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落实养护责任公示制度,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公示养护单位名称及责任人等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加强和规范该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保障该区县乡村道完好、安全、畅通。
(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一是以青白江区交通智能指挥中心为依托,逐步推行养护管理信息化,完善公路数据库,建立农村公路、桥梁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逐步加大现代化养护作业专业机械设备的投入,购置相关专业化养护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公路养护作业水平,以满足公路养护要环保的要求。三是定期对公路管养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公路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新的养护技术和养护技能适应新形势下新的公路养护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的综合能力,促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赵科)
相关阅读
2018-06-29 11:11:59
2018-06-07 10:35:16